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 :1.5万千米每秒!-《大国院士》


    第(2/3)页

    而要说最引人注目的,毫无疑问是位于这台引擎中后部的巨型环状脉冲电容器组。

    它像一个厚重的金属腰带,由无数个六边形蜂巢单元紧密拼接而成,在整台引擎的后半部分围了一整圈,每个单元表面都覆盖着坚硬的黑色绝缘层,看上去有些像黑色的陶瓷,泛着哑光。

    但实际上那是由导热散热能力极强的碳纳米复合材料制造而成的。

    在如今的航天领域,导热系数高达数千W/m·K的碳纳米和碳复合材料已经广泛应用在各种设备上了。

    紧贴着巨型环状脉冲电容器组,位于前半部分的是覆盖在高强度复合陶瓷层保护下的多层交错的超导线圈,也就是储能线圈。

    而最尾部的则是这台脉冲式电磁推进器的另一个核心了,一个多级、渐进的‘电磁喉管’,整体看上去就像是一个钟形,开口狭窄,尾部圆润宽广。

    当然,真要严格的来说,推进器的尾喷口并非简单的钟形。而是一个巨大的、多级扩散的环形阵列。

    它由一系列同心圆环构成,环与环之间是深不见底的黑暗间隙。

    如果要形容的话,它更像是由多个电热烧水壶底座上的耦合器复杂交织在一起构成。

    这是整个引擎中的结构最为精密复杂的器件,也是脉冲磁场中磁力线被强行“拉断”并“重接”的炼狱中心,是能量被转化为动能的圣坛,更是是推进器最强大的核心。

    在完成了对磁力线重接·脉冲式电磁推进器的介绍后,牧伟晔看向徐川,开口问道。

    “现在这台推进器的功能一切正常,徐院士您要指挥启动测试一下吗?”

    “你来就行,我看着就好。”

    徐川笑着摇了摇头,开口道。

    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虽然说磁重联推进器的理论研究是他完成的,但研发、设计、组装这些工作他都没怎么参与。

    更何况,对于航天发动机的各项性能参数,还有测试需要完成的项目这些他也都不清楚,外行插手内行的工作不是他的理念。

    闻言,牧伟晔深吸了口气,表情认真严肃的点了点头,道:“行,那就我来了。”

    呼叫了一下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很快,几名辅助测试人员便迅速赶了过来。

    “能源组准备就绪,电网负荷可稳定调节!”

    “电机组准备就绪,垂直稳定测试已完成!”

    “线圈组调节完成,超导状态稳定!”

    “.”

    一系列的调试和检查工作完成后,牧伟晔深吸了口气,下达了指令:“各单位请注意,磁力线重接·脉冲式电磁推进器的测试,现在开始!”

    随着指令的下达,负责各项工作,各组控制室的人员迅速忙碌了起来。

    能源组的工作人员合上了电闸,单独从隔壁开辟的线路开始向脉冲式电磁推进器供电。

    引擎内部由室温超导材料构成的储能线圈源源不断将电能存储在储能环内部,强大的磁场在内部快速的生成,积蓄着庞大的能量。

    当储能环中的电能和磁场强度抵达设定的目标高度时,位于储能环与环状脉冲电容器组之间的火花隙带结构就像是大坝开闸泄洪一般.

    庞大的磁能和电能如山洪一般汹涌的朝着环状脉冲电容器组奔腾而去。

    “嗡——轰!”

    没有火焰,也没有烟雾,取而代之的是一圈亮得无法直视的、蓝白色交织的环状等离子体光幕从喷口阵列中瞬间膨胀、喷薄而出。

    这光幕并非持续存在,而是以一种固定的频率闪烁、爆发。

    每一次闪烁,都仿佛伴随着一次强烈的空间震颤感,以及一种如同巨锤敲击灵魂的低沉而厚重的脉冲波。
    第(2/3)页